贵州中医药大学排名全国第几位(2025-2022最新)

院校 / 大学排名 2024-12-07 09:26:55

2025年,贵州中医药大学最新排名:贵州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第568位,仅次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贵州省内排行第9名,仅次于铜仁学院;全国医药类高校排名第60名,仅次于陕西中医药大学。

贵州中医药大学排名全国第几位

高校排名是多方面的,贵州中医药大学实力究竟如何?在全国排名第几位?属于什么档次?

不同的机构,评估的标准和结果不同,以下为“软科”、“校友会”、“Qs”、“U.S.News”等各知名高等教育评级机构发布的:贵州中医药大学历年排名榜,仅供参考!

一:贵州中医药大学全国排行榜一览表(近三年)

1. 贵州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贵州中医药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443位。

年份排名院校所在地类型办学层次
2024443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市医药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2023546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市医药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2022496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市医药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2. 贵州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贵州中医药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291位。

年份排名院校所在地类型办学层次
2024291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市医药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2023307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市医药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2022357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市医药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2021332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市医药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二:贵州中医药大学省内排名一览表(2025)

贵州省内高校排名中,贵州中医药大学排在贵阳学院之上,仅次于铜仁学院,排第9位。

省内排名院校名称类型所在地级别性质
8铜仁学院综合贵州 铜仁市省属公办
9贵州中医药大学医药贵州 贵阳市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公办
10贵阳学院综合贵州 贵阳市省属公办

三:贵州中医药大学在医药类高校排名一览表(2025)

在医药类高校排行中,贵州中医药大学仅次于陕西中医药大学,排名第60位,排在蚌埠医科大学之上。

医药类排名院校名称所在地级别性质
59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市研究生院公办
60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市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公办
61蚌埠医科大学安徽 蚌埠市省属,保研,研究生院公办

四:贵州中医药大学简介

贵州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65年,原名“贵阳中医学院”。建校以来,秉承“厚德明志,笃学力行”的校训,坚持“发展为先、质量为本、创新为源、育才为用”的教育理念,以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为己任,服务于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及其产业发展,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现已成为以中医药为主、多学科支撑,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本硕博全层次人才培养的中医药高等院校。

学校现有37个本科专业,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农学7个学科门类。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37个,其中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8个,贵州省特色重点学科4个、贵州省重点学科7个,贵州省一流建设学科2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卓越(中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1个;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有省级示范性本科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3个。有省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2个,获批省发改委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双创支撑平台建设项目”。有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4个、研究生工作站5个、研究生导师工作室1个、贵州省卓越人才计划项目5个、研究生精品课程1门、贵州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5个。近五年,获省级一流大学建设项目21项、省级金课6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省级思政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1个、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个;获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7项、省级研究生科研基金立项课题35项;获省级研究生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获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全校主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772部,其中主编101部,副主编221部;学校教师副主编的《中医内科学》获全国首届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特等奖,参编的《中医诊断学》等6部教材获一等奖1部、二等奖5部。

现有在校学生2111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757人,博士研究生100人。学校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突出。“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是全国高校首批青年志愿者协会之一,2011年被评为“全国第二届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十大杰出团体”;“防艾志愿者协会”被国务院防艾办、卫生部、团中央等单位评为“红丝带健康包‘百校进千企’活动先进集体”。1982年成立的“大学生医学科学协会”为全国高校中最早的大学生科协之一。在历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0余项。获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决赛高校主赛道铜奖1项,省赛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16项。近五年在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全国“中医药社杯”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知识技能大赛、“慧医谷杯”全国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全国高校模拟集体协商(谈判)大赛等比赛中获团体一等奖。涌现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中国志愿服务金奖”“全国活力团支部”“全国百佳志愿者”“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全国‘三下乡’先进工作者”“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品牌项目”“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优秀青年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和“全省五四青年奖章”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青年才俊和先锋团队。近五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年均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5%,研究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91%以上。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