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沈阳理工大学最新排名:沈阳理工大学全国排名第394位,仅次于广西艺术学院;辽宁省内排行第27名,仅次于大连海洋大学;全国理工类高校排名第130名,仅次于闽江学院。
高校排名是多方面的,沈阳理工大学实力究竟如何?在全国排名第几位?属于什么档次?
不同的机构,评估的标准和结果不同,以下为“软科”、“校友会”、“Qs”、“U.S.News”等各知名高等教育评级机构发布的:沈阳理工大学历年排名榜,仅供参考!
1. 沈阳理工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沈阳理工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269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269 | 沈阳理工大学 | 辽宁 沈阳市 | 理工 | 省重点 |
2023 | 299 | 沈阳理工大学 | 辽宁 沈阳市 | 理工 | 省重点 |
2022 | 284 | 沈阳理工大学 | 辽宁 沈阳市 | 理工 | 省重点 |
2021 | 293 | 沈阳理工大学 | 辽宁 沈阳市 | 理工 | 省重点 |
2. 沈阳理工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沈阳理工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339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339 | 沈阳理工大学 | 辽宁 沈阳市 | 理工 | 省重点 |
2023 | 314 | 沈阳理工大学 | 辽宁 沈阳市 | 理工 | 省重点 |
2022 | 319 | 沈阳理工大学 | 辽宁 沈阳市 | 理工 | 省重点 |
2021 | 309 | 沈阳理工大学 | 辽宁 沈阳市 | 理工 | 省重点 |
在辽宁省内高校排名中,沈阳理工大学排在辽宁工业大学之上,仅次于大连海洋大学,排第27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类型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26 | 大连海洋大学 | 农林 | 辽宁 大连市 | 省重点,保研 | 公办 |
27 | 沈阳理工大学 | 理工 | 辽宁 沈阳市 | 省重点 | 公办 |
28 | 辽宁工业大学 | 理工 | 辽宁 锦州市 | 公办 |
在理工类高校排行中,沈阳理工大学仅次于闽江学院,排名第130位,排在重庆科技大学之上。
理工类排名 | 院校名称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129 | 闽江学院 | 福建 福州市 | 省重点 | 公办 |
130 | 沈阳理工大学 | 辽宁 沈阳市 | 省重点 | 公办 |
131 | 重庆科技大学 | 重庆 沙坪坝区 | 省属 | 公办 |
沈阳理工大学始建于1948年,是我军为培养新中国急需的兵工专门人才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本科军工高等学校,是共和国“兵工七子”之一,曾用名东北军工专门学校、沈阳工业学院等,先后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工部、中央兵工总局、兵器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等,1999年划归辽宁省管理,2004年更为现名。
学校位于辽宁省省会沈阳市风景秀丽的浑河南岸,占地面积1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学校由辽宁省人民政府举办并管理,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辽宁省共建高校,是辽宁省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共建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是工信部首批“数字智能—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单位,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招收高水平足球运动队。70多年来,学校始终牢记高等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与时代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立足辽宁、面向全国,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16万余人,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为国防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82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200余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研究、培养模式探索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获批教育部产教融合工程建设项目资金1.21亿,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17门。现有国家级、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省级虚拟教研室5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19个;辽宁省、兵器行业优秀教材14部;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0个;近5年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5项;学生获国家奖93项、发表论文1998篇、授权专利565项。本科生源质量不断提高,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扩大,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