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贵州师范学院最新排名:贵州师范学院全国排名第448位,仅次于长沙学院;贵州省内排行第5名,仅次于贵州医科大学;全国师范类高校排名第41名,仅次于安庆师范大学。
高校排名是多方面的,贵州师范学院实力究竟如何?在全国排名第几位?属于什么档次?
不同的机构,评估的标准和结果不同,以下为“软科”、“校友会”、“Qs”、“U.S.News”等各知名高等教育评级机构发布的:贵州师范学院历年排名榜,仅供参考!
1. 贵州师范学院全国排名历年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贵州师范学院2024年全国排名第324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324 | 贵州师范学院 | 贵州 贵阳市 | 师范 | 省属 |
2023 | 336 | 贵州师范学院 | 贵州 贵阳市 | 师范 | 省属 |
2022 | 327 | 贵州师范学院 | 贵州 贵阳市 | 师范 | 省属 |
2021 | 352 | 贵州师范学院 | 贵州 贵阳市 | 师范 | 省属 |
2. 贵州师范学院全国排名历年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贵州师范学院2024年全国排名第322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322 | 贵州师范学院 | 贵州 贵阳市 | 师范 | 省属 |
2023 | 335 | 贵州师范学院 | 贵州 贵阳市 | 师范 | 省属 |
2022 | 340 | 贵州师范学院 | 贵州 贵阳市 | 师范 | 省属 |
2021 | 343 | 贵州师范学院 | 贵州 贵阳市 | 师范 | 省属 |
在贵州省内高校排名中,贵州师范学院排在贵州民族大学之上,仅次于贵州医科大学,排第5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类型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4 | 贵州医科大学 | 医药 | 贵州 贵阳市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公办 |
5 | 贵州师范学院 | 师范 | 贵州 贵阳市 | 省属 | 公办 |
6 | 贵州民族大学 | 民族 | 贵州 贵阳市 | 省重点,研究生院 | 公办 |
在师范类高校排行中,贵州师范学院仅次于安庆师范大学,排名第41位,排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之上。
师范类排名 | 院校名称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40 | 安庆师范大学 | 安徽 安庆市 | 省属,研究生院 | 公办 |
41 | 贵州师范学院 | 贵州 贵阳市 | 省属 | 公办 |
42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 湖南 长沙市 | 省属 | 公办 |
贵州师范学院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前身系创建于1978年的贵州教育学院,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制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13年,获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2015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6年,学校成为贵州省“十三五”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7年,获批省级“双一流”建设项目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18个教学单位,52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等10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3700余人,形成了包括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体系;有一所附属中学——贵州省实验中学。学校有教职工1110人,教师中70人次获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管专家3人,省级学术带头人4人,省级教学名师11人,入选贵州省百人领军人才、千人创新创业人才、高层次创新型百层次人才、省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42人次。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100余人。学校现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项;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支持学科共1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高校人文社科基地、省级人才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38个,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近年来,共获批135项国家级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12项;横向项目2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近60余项。近三年,学生在“互联网+”“创青春”等赛事中获省部级以上奖项400余项,创新创业竞赛成果居贵州省高校前列。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台湾地区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加入了“中泰高等教育联盟”、“中印尼产学研联盟”,通过学生海外交流实习、教师访学培训、留学生招收和教育、外籍专家引进、汉语国际推广、举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等方式拓宽范围、丰富渠道,不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青岛大学、武汉音乐学院等高校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与华中师范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与梅岭、磷化(集团)、航天精工制造等企业联合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与中国农业银行、三大电信运营商等企业,以及贵阳市乌当区人民政府、印江县政府等地方政府,省内各市(州)教育局签署合作协议,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与贵阳市第六中学、贵阳市第十九中学、遵义市第四高级中学、贵阳市清华中学、贵阳市南明区华麟学校、贵阳市乐湾国际实验学校、贵阳一中李端棻中学、都匀市第一中学等百余所学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全国排名第几位(2025-2022最新)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排名全国第几位(2025-2022最新排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