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长安大学最新排名:长安大学全国排名第114位,仅次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陕西省内排行第7名,仅次于陕西师范大学;全国理工类高校排名第33名,仅次于南京工业大学。
高校排名是多方面的,长安大学实力究竟如何?在全国排名第几位?属于什么档次?
不同的机构,评估的标准和结果不同,以下为“软科”、“校友会”、“Qs”、“U.S.News”等各知名高等教育评级机构发布的:长安大学历年排名榜,仅供参考!
1. 长安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长安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92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92 | 长安大学 | 陕西 西安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2023 | 88 | 长安大学 | 陕西 西安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2022 | 89 | 长安大学 | 陕西 西安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2021 | 88 | 长安大学 | 陕西 西安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2. 长安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长安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101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101 | 长安大学 | 陕西 西安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2023 | 93 | 长安大学 | 陕西 西安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2022 | 90 | 长安大学 | 陕西 西安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2021 | 102 | 长安大学 | 陕西 西安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3. 长安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U.S.News版)
按USNews中国大学排行榜看,长安大学2023年全国排名第105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3 | 105 | 长安大学 | 陕西 西安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2022 | 103 | 长安大学 | 陕西 西安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2021 | 115 | 长安大学 | 陕西 西安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在陕西省内高校排名中,长安大学排在西安理工大学之上,仅次于陕西师范大学,排第7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类型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6 | 陕西师范大学 | 综合 | 陕西 西安市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公办 |
7 | 长安大学 | 理工 | 陕西 西安市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公办 |
8 | 西安理工大学 | 理工 | 陕西 西安市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公办 |
在理工类高校排行中,长安大学仅次于南京工业大学,排名第33位,排在南京邮电大学之上。
理工类排名 | 院校名称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32 | 南京工业大学 | 江苏 南京市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公办 |
33 | 长安大学 | 陕西 西安市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公办 |
34 | 南京邮电大学 | 江苏 南京市 | 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公办 |
长安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位居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坐拥南北两大校区,南倚大雁塔,北邻渭水滨,建有太白山、梁山、渭水三个教学实习基地,校园面积3745亩。学校着力塑造人文、创新、智慧、绿色和平安的魅力校园,校内绿树成荫,景色优美,设施完备,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40多个民族,全球100多个国家的莘莘学子,在多样性、国际化的校园里,潜心求学、读书问道。
学校矢志原始创新,构建“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大服务、大贡献”六位一体科技创新体系,年度科研经费突破9.6亿元,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3项、课题42项。近年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23项。年度授权专利1000余项。先后攻克了特殊地区公路建设成套科学技术难题,研发了黄土滑坡及大型崩塌临灾预警系统,解决了地铁建设中的地裂缝风险防治问题。新时代,学校积极布局“智慧+”“绿色+”“大数据+”等学科交叉战略,旨在改造传统、升级产业、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