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学院是几本院校?属于一本还是二本大学呢?学校实力到底怎么样?
许昌学院2024年在各省的招生批次都是第二批次招生,所以许昌学院属于二本大学!
另外赶考猫从许昌学院官网得知:许昌学院位于河南省许昌市,是一所理工类公办本科院校,省内第二批次录取院校(二本)。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英语;河南省级特色专业7个:美术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英语、旅游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商务、应用化学。
包含2024年许昌学院在各省市录取的本科批次、科目、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等。
省份 | 科目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河南省(本二) | 理科 | 420 | 287723 | 396 |
文科 | 428 | 97632 | 428 | |
安徽省(本科) | 历史类 | 487 | 34507 | 462 |
物理类 | 513 | 108302 | 465 | |
重庆市(本科) | 历史类 | 481 | 19034 | 428 |
甘肃省(本科) | 历史类 | 442 | 19135 | 421 |
物理类 | 450 | 54639 | 370 | |
广西省(本科) | 物理类 | 468 | 79048 | 371 |
历史类 | 473 | 23713 | 400 | |
贵州省(本科) | 物理类 | 482 | 63973 | 380 |
历史类 | 492 | 21947 | 442 | |
海南省(本科) | 综合类 | 542 | 25271 | 483 |
河北省(本科) | 物理类 | 502 | 119549 | 448 |
历史类 | 510 | 32443 | 449 | |
黑龙江省(本科) | 历史类 | 433 | 19461 | 410 |
物理类 | 448 | 52726 | 360 | |
湖北省(本科) | 历史类 | 489 | 25231 | 432 |
物理类 | 513 | 78557 | 437 | |
湖南省(本科) | 物理类 | 459 | 141058 | 422 |
历史类 | 481 | 33178 | 438 | |
江西省(本科) | 物理类 | 494 | 94756 | 448 |
历史类 | 495 | 34079 | 463 | |
江苏省(本科) | 物理类 | 505 | 138641 | 462 |
历史类 | 514 | 34139 | 478 | |
辽宁省(本科) | 历史类 | 444 | 19074 | 400 |
内蒙古(本二A) | 理科 | 382 | 55609 | 360 |
文科 | 409 | 15462 | 381 | |
宁夏(本二) | 理科 | 421 | 16413 | 371 |
文科 | 481 | 4503 | 419 | |
山西省(本二B) | 理科 | 428 | 94048 | 418 |
文科 | 470 | 18031 | 446 | |
新疆(本二) | 理科 | 368 | 21909 | 262 |
文科 | 381 | 6886 | 304 | |
新疆(本二(单列类外语)) | 理科 | 300 | 14374 | 262 |
文科 | 325 | 3827 | 304 | |
数据来源于赶考猫:www.gankaomao.com |
许昌学院坐落于汉魏故都——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地处“中原之中”,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又是一座蓬勃发展的现代新城。许昌区位优势突出,距省会郑州80公里,是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郑许一体化正加速推进。许昌交通条件便利,形成了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为一体的快捷交通体系。许昌经济基础雄厚,现代工业体系齐全,重点产业特色鲜明,综合实力稳居河南第一方阵。许昌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花木之都、三国文化之乡、陶瓷文化之乡、腊梅文化之乡,先后获得国家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国家森林城、国家生态园林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等称号。
学校有6个河南省重点学科,有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重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23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设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试点单位等,与地方重点企业联合成立有17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和产学研合作基地。“颍川众创”入选国家级“众创空间”,许昌大学科技园是省级大学科技园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许昌市政府每年财政预算1000万元设立“校地合作专项资金”。《许昌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和全国地方高校名刊,“魏晋史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工程”。
学校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抓住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扎根地方办学,强化内涵提升,深化改革创新,突出开放融合,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富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