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学院是几本院校?属于一本还是二本大学呢?学校实力到底怎么样?
安徽科技学院2023年在各省的招生批次,安徽科技学院在安徽省为第一批次招生,所以安徽科技学院是一本大学;而在河南、安徽、四川、江西、云南、广西、陕西、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等省是第二批次招生,所以也可以说安徽科技学院是二本大学。
另外赶考猫从安徽科技学院官网得知:安徽科技学院位于安徽省滁州市,是一所综合类公办普通本科院校,省内第一批次录取院校(一本)。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生物科学、动物医学;安徽省级特色专业8个:生物科学、动物科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应用化学、植物保护、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园艺。
包含2023年安徽科技学院在各省市录取的本科批次、科目、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等。
省份 | 科目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安徽省(本一) | 理科 | 490 | 92253 | 482 |
文科 | 497 | 24509 | 495 | |
安徽省(本二) | 理科 | 461 | 124598 | 427 |
文科 | 485 | 29913 | 440 | |
重庆市(本科) | 物理类 | 448 | 66704 | 406 |
福建省(本科) | 物理类 | 481 | 67230 | 431 |
广西省(本二) | 理科 | 421 | 86483 | 347 |
河北省(本科) | 物理类 | 490 | 113056 | 439 |
河南省(本二) | 理科 | 498 | 153160 | 409 |
黑龙江省(本二A) | 理科 | 353 | 58763 | 287 |
湖北省(本科) | 物理类 | 494 | 83332 | 424 |
湖南省(本科) | 物理类 | 456 | 125109 | 415 |
江西省(本二) | 理科 | 487 | 82975 | 445 |
吉林省(本二A) | 理科 | 352 | 47806 | 292 |
江苏省(本科) | 物理类 | 500 | 127538 | 448 |
辽宁省(本科) | 物理类 | 436 | 73886 | 360 |
内蒙古(本二A) | 理科 | 370 | 48200 | 333 |
山西省(本二B) | 理科 | 396 | 94352 | 396 |
陕西省(本二) | 理科 | 419 | 77861 | 336 |
上海市(本科) | 综合类 | 439 | 34170 | 405 |
四川省(本二) | 理科 | 487 | 122243 | 433 |
天津市(本科A) | 综合类 | 506 | 35739 | 472 |
云南省(本二) | 理科 | 462 | 61956 | 405 |
数据来源于赶考猫:www.gankaomao.com |
安徽科技学院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50年,1965年开始举办本科教育。历经安徽农学院凤阳分院、皖北农学院、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安徽技术师范学院等变迁,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安徽科技学院。70年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一代代安科人薪火相传、砥砺奋进,学校事业长足发展。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17226人,已累计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10万余名优秀毕业生。
学校现有凤阳校区和蚌埠龙湖校区,凤阳校区位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明朝中都古城,校园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环境幽美;龙湖校区位于蚌埠大学城,毗邻蚌埠大学科技园、高铁车站、龙子湖风景区。学校占地面积近2000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亿元,现有5个基础实验教学中心、26个专业群实验中心(室)和7个学科平台。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15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9个。馆藏纸质图书137万册,电子图书128万册。
学校现有14个二级学院,50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农、工、理、管、经、文、法、医等学科门类,形成了以优势农科和新兴工科为重点,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现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特色专业2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3个,承担国家新工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拥有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特色专业11个、一流(品牌)专业3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6个,现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单位。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39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863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1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5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柔性引进微纳分子传感器团队等省级领军人才团队。省级“115”创新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17个,省级教学名师16人,省级教坛新秀34人。校外特聘教授50人,特聘创业型企业家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6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