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理工学院是几本院校?属于一本还是二本大学呢?学校实力到底怎么样?
常熟理工学院2024年在各省的招生批次都是第二批次招生,所以常熟理工学院属于二本大学!
另外赶考猫从常熟理工学院官网得知:常熟理工学院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一所理工类公办本科院校,省内本科批次录取院校。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自动化;江苏省级特色专业4个: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
包含2024年常熟理工学院在各省市录取的本科批次、科目、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等。
省份 | 科目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江苏省(本科) | 物理类 | 462 | 187958 | 462 |
历史类 | 483 | 48736 | 478 | |
安徽省(本科) | 物理类 | 524 | 93569 | 465 |
历史类 | 527 | 19547 | 462 | |
重庆市(本科) | 历史类 | 502 | 14512 | 428 |
物理类 | 523 | 47654 | 427 | |
福建省(本科) | 历史类 | 501 | 12296 | 431 |
物理类 | 530 | 53643 | 449 | |
广东省(本科) | 物理类 | 528 | 102019 | 442 |
广西省(本科) | 物理类 | 487 | 65093 | 371 |
历史类 | 505 | 15093 | 400 | |
贵州省(本科) | 物理类 | 465 | 78045 | 380 |
历史类 | 487 | 23595 | 442 | |
海南省(本科) | 综合类 | 578 | 16442 | 483 |
河北省(本科) | 物理类 | 519 | 94287 | 448 |
河南省(本二) | 理科 | 503 | 142935 | 396 |
文科 | 510 | 31936 | 428 | |
湖北省(本科) | 历史类 | 517 | 17261 | 432 |
物理类 | 531 | 63695 | 437 | |
湖南省(本科) | 物理类 | 509 | 78340 | 422 |
历史类 | 509 | 21174 | 438 | |
江西省(本科) | 物理类 | 523 | 61890 | 448 |
历史类 | 536 | 14599 | 463 | |
陕西省(本二) | 理科 | 470 | 64301 | 372 |
文科 | 472 | 19020 | 397 | |
上海市(本科) | 综合类 | 444 | 33286 | 403 |
四川省(本二) | 理科 | 530 | 94628 | 459 |
文科 | 508 | 33589 | 457 | |
天津市(本科A) | 综合类 | 536 | 28836 | 475 |
数据来源于赶考猫:www.gankaomao.com |
常熟理工学院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明水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苏州常熟,是省市共建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苏州师范专科学校,1989年,苏州师范专科学校与常熟职业大学合并,成立常熟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江苏省人口学校并入。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更名为常熟理工学院。学校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高校、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院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学校现有东湖和东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800多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学校设有14个二级学院(部),51个招生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1个省招生;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000多人,联合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00多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6000多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6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高级职称750多人,博士近700人。建有省级优秀教学/科技创新团队14个;拥有省级以上教学名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级“突贡”专家、省级“师德标兵”、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省“双创博士”、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等省级以上人才及人才项目280多人次。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实施学科引领战略,重视学科交叉融合,打造了一批地方(行业)急需的应用型学科,构建了以工学为特色,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建有“十四五”省重点学科4个。学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显著提高。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近20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350项,获得各级各类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0余项,参与编写国家标准6项;获批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级联合技术转移中心、省高校人文社科校外研究基地、省科协科技创新智库基地各1个,省外国专家工作室2个;获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共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建有技术转移分中心7个,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50余个。办有《东吴学术》(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科研评价中心核心期刊)和《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本学术期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