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学院位于浙江省丽水市,创办于1907年,学校现有7个省级(直辖市)专业,4个省重点、培育专业专业。2024年在全国一共招收了2626名新生,涉及21个省市,那丽水学院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多少呢?
在传统高考省份,丽水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河南省(本二)理科500分、文科502分,青海省(本一)理科343分、文科409分,云南省(本二)理科453分、文科516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河南省 | 本二 | 理科 | 500 | 396 |
内蒙古 | 本二B | 理科 | 356 | 360 |
青海省 | 本一 | 理科 | 343 | 343 |
山西省 | 本二B | 理科 | 442 | 418 |
四川省 | 本二 | 理科 | 513 | 459 |
云南省 | 本二 | 理科 | 453 | 420 |
河南省 | 本二 | 文科 | 502 | 428 |
内蒙古 | 本二B | 文科 | 395 | 381 |
青海省 | 本一 | 文科 | 409 | 411 |
山西省 | 本二B | 文科 | 466 | 446 |
四川省 | 本二 | 文科 | 514 | 457 |
云南省 | 本二 | 文科 | 516 | 480 |
在新高考3+1+2模式省份,丽水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广东省(本科)物理类496分,湖南省(本科)物理类464分、历史类476分,江西省(本科)物理类504分、历史类521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安徽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06 | 465 |
重庆市 | 本科 | 物理类 | 489 | 427 |
福建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19 | 449 |
甘肃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54 | 370 |
广东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96 | 442 |
广西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35 | 371 |
贵州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25 | 380 |
河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01 | 448 |
湖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88 | 437 |
湖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64 | 422 |
江西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04 | 448 |
江苏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09 | 462 |
辽宁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16 | 368 |
安徽省 | 本科 | 历史类 | 518 | 462 |
重庆市 | 本科 | 历史类 | 490 | 428 |
福建省 | 本科 | 历史类 | 508 | 431 |
广西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64 | 400 |
贵州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86 | 442 |
河北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94 | 449 |
湖北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86 | 432 |
湖南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76 | 438 |
江西省 | 本科 | 历史类 | 521 | 463 |
江苏省 | 本科 | 历史类 | 521 | 478 |
辽宁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66 | 400 |
在新高考3+3模式省份丽水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山东省(1段)综合类506分、浙江省(2段)综合类490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山东省 | 1段 | 综合类 | 506 | 444 |
浙江省 | 2段 | 综合类 | 490 | 269 |
附:丽水学院简介
丽水学院是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坐落于素有“中国生态第一市”之美誉的浙江省丽水市。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7年经学大师孙诒让先生指导创办的处州初级师范学堂,历经九次更名、六校合并、四易校址。在117年的办学历程中,丽水学院始终秉承“明德笃行”的校训,薪火相传,青蓝相继,逐步形成了“爱国爱校、唯实唯先、自立自强”的丽院精神。
2004年,在丽水师范专科学校的基础上,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丽水学院。先后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被列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教育、农业、护理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清廉学校建设示范校、“5A”级平安校园和绿色学校(高等学校)。
丽水学院现有2个校区,分别位于莲都区和松阳县,校园占地面积1257.4亩,校舍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74万册,电子图书119万册,纸质期刊869种,电子资源数据库38个,其中外文数据库5个。设有民族学院(人文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生态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工学院、医学院、商学院(华侨学院)、中国青瓷学院、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教学机构,全日制在校生13500多人,教职工1300多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19人。学校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重要人才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国家重要人才计划领军人才3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省重要人才计划领军和青年人才4人、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工程1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工艺美术大师3人;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1人、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151”第一层次等省级人才工程1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2人、省高校领军人才18人。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