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2023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官方公布)

志愿填报 / 录取分数线 2024-06-07 20:56:21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创办于2004年。2023年在全国26个省市招生,一共招收新生1939人,那2023年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多少呢?哪些省市录取分数线较高呢?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官方公布」

一、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2023年在传统高考省份录取分数线(文科+理科)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2023年在传统高考省份录取情况:理科类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河南省(本二)录取分数469分;文科类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四川省(本二)录取分数492分。

省份录取批次科目最低分省控线
甘肃省本二文科452420
河南省本二文科490465
吉林省本二A文科399341
内蒙古本二A文科389379
宁夏本二文科463421
青海省本二文科382378
山西省本二C文科419418
陕西省本二文科441403
四川省本二文科492458
新疆本二文科377354
云南省本二文科484465
甘肃省本二理科379337
广西省本二理科386347
贵州省本二理科396371
河南省本二理科469409
吉林省本二A理科348292
内蒙古本二A理科351333
宁夏本二理科367340
青海省本二理科316309
山西省本二C理科391396
陕西省本二理科396336
四川省本二理科465433
新疆本二理科327285
云南省本二理科426405
数据来源于赶考猫:https://www.gankaomao.com/

二、在新高考改革省份录取分数线(3+1+2高考模式)

2023年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在新高考3+1+2模式省份录取情况:物理类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广东省(本科)录取分数492分;历史类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江苏省(本科)录取分数477分。

省份录取批次科目最低分省控线
福建省本科物理类465431
广东省本科物理类492439
河北省本科物理类464439
湖北省本科物理类488424
湖南省本科物理类451415
江苏省本科物理类461448
辽宁省本科物理类420360
福建省本科历史类460453
河北省本科历史类463430
江苏省本科历史类477474
辽宁省本科历史类447404
数据来源于赶考猫:https://www.gankaomao.com/

三、在综合改革高考省份录取分数线(3+3高考模式)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2023年在新高考3+3模式省份综合类录取情况: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浙江省(1段)录取分数517分;录取分数线最低的是上海市(本科)录取分数406分;

省份录取批次科目最低分省控线
北京市本科综合类462448
山东省1段综合类475443
上海市本科综合类406405
天津市本科B综合类495472
浙江省1段综合类517488
数据来源于赶考猫:https://www.gankaomao.com/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安博通资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校长是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光德教授。学校的校训是:尚德笃学,守正创新。

学校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百年名校优质的学科资源、雄厚的师资力量、规范而严格的教学管理优势,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设有电气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护理与康复学院、传媒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等11个学院,3个教学部,19个研究所,34个本科招生专业,建有4个省级科研平台,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9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7项,陕西省高等教育优秀教材7部。形成了以工科类专业为支撑,以经管、艺术、文学、医学类专业相配合协调的多学科结构。2014年起,学校在省内本科第二批次进行招生,招生质量位居陕西省同类院校首位,处于全国同类院校前列。现有在校本科学生11400余名。

学校秉承西安交通大学优良的办学传统,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计划,构建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育人为宗旨,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围绕“保证基础,强化实践,注重能力,提升素质”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以培养基础好、技能强、素质高的可持续发展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着力构建按社会需求设置专业,按学科大类打好基础,按就业方向安排模块,使学生横向可转移、纵向可提升,形成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拓展提升体系”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合理知识结构、较高综合素质、持续发展能力、社会责任感和竞争力强的优秀人才。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