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未来技术学院有12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
未来技术学院是由中国教育部投资建设的高水平、应用型、国际化、创新型本科院校,属于新工科未来学院。(详见:什么是未来技术学院?有何特点)
序号 | 高校名称 | 学院名称 |
1 | 北京大学 | 未来技术学院 |
2 | 清华大学 | 未来技术学院 |
3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未来空天技术学院 |
4 | 天津大学 | 未来技术学院 |
5 | 东北大学 | 未来技术学院 |
6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未来技术学院 |
7 | 上海交通大学 | 未来技术学院 |
8 | 东南大学 | 未来技术学院 |
9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未来技术学院 |
10 | 华中科技大学 | 未来技术学院 |
11 | 华南理工大学 | 未来技术学院 |
12 | 西安交通大学 | 未来技术学院 |
1、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的未来技术学院以未来生命健康技术为主要方向,围绕生物医学工程和分子医学两大前沿交叉学科,重点研究方向包括生物医学成像、分子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大数据与生物医学人工智能等。在本科生教学培养方面,学院将与相关院系密切合作,通过大类招生、元培新工科、二次招生等形式广泛招收高考应届生与在校生。
2、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的未来技术学院依托行健书院进行建设,聚焦智能科技、航空航天、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充分发挥清华大学的学科特色和优势,与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钱学森力学班)等其他人才培养计划有效衔接,通过书院制、理+工双学士学位、科教协同以及本研衔接等创新型培养模式,打造清华大学人才培养的“新特区”。
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未来空天技术学院则是以未来新概念飞行器、未来空间开发利用、支撑空天战略任务技术为主要方向。建设能够引领未来重大革命性、颠覆性科学研究与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领军领导人才的“国家队”学院,培养一批具有想象力、洞察力、执行力、领导力等核心素质的未来空天系统大师。
4、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的未来技术学院聚焦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和储能科学与工程等国家重大战略与人类发展需求。在人才培养方面充分尊重学生志趣,学生实现完全自主的专业选择和课程选择。以深厚的理论课程、前沿的教学内容、项目式教学模式和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等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5、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的未来技术学院以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机器人科学与工程为依托,聚焦未来工业智能领域。探索革命性、颠覆性技术,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工业智能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改革创新形成高质量工业智能人才培养模式。
6、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未来技术学院重点建设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和生命健康3个技术方向。哈工大英才学院作为拔尖人才培养的荣誉学院,包含了未来技术学院、强基模块、基础拔尖2.0计划全体学生。创新建设了院士领衔的永坦班、善义班、小卫星班、智能机器人班等四个院士特色班,以及覆盖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和生命健康等国家急需和行业前沿领域的未来技术拔尖班。
7、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的未来技术学院即溥渊未来技术学院,聚焦能源环境、健康医疗两大领域。开设“可持续能源”和“健康科学与技术(筹)”两个本科专业,并正在筹划“半导体加工与智能装备(筹)”专业。依托学院各个跨学科研究中心、将最新科研成果带入课堂,依托学院联培实践基地、将前沿技术引入教学,让“科教协同”育人、“产教协同”育人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
8、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的未来技术学院以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区吴健雄学院为依托进行建设。发挥东南大学电子信息领域前沿研究的优势,聚焦芯片设计、信息材料、未来通信、智能感知4个方向中的未来技术。构建本硕博贯通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基于大工程/大项目/复杂问题的研究型学习方式,深化与行业龙头企业的产学研合作。
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未来技术学院主要依托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等一流前沿基础交叉研究的科研优势,结合少年班学院40余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教学理念和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围绕量子科技发展等方向,打造体系化、高层次量子科技人才培养平台。
10、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的未来技术学院关注的是先进智能制造、生物医学成像、光电子芯片与系统、人工智能等四个未来交叉学科技术方向。依据未来特色技术方向,开展本硕博贯通培养,前三年重视数理、信息和工程科学基础的训练和研究方向兴趣探索。支持跨专业选课和提前选修硕博课程,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中的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学位论文一体化联动,优化学生成才路径。
11、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的未来技术学院将围绕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跨学科交叉领域,主要布局智能感知、大数据、AI+融合技术三大研究方向,建设人体感知及智慧健康、跨媒体感知和混合智能、大数据与数字孪生、数字普惠金融等4个未来技术研究中心。
12、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的未来技术学院选择储能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X(混合增强智能)、医工交叉(计算物理医学)三个作为主攻方向。突破传统工程科学的人才培养框架,探索构建具有多样性、前沿性、模块化特征的、多元驱动式贯通制一体化的跨界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关推荐:
什么是选调生?选调生高校有哪些(2025中央选调生高校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