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已完成,以下为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最新整理的哈尔滨工程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部分结果,以及完整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名单,欢迎参考!
哈尔滨工程大学第五轮评估目前已知有3个学科上榜,分别为:A+类学科1个(船舶与海洋工程);A类学科1个(控制科学与工程);A-类学科1个(核科学与技术)。
序号 | 院校名称 | 学科名称 | 评估结果(第五轮) |
---|---|---|---|
1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A+ |
2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A |
3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核科学与技术 | A- |
注:此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由哈尔滨工程大学官网透露,并不是完整结果,待教育部正式公开后,本文会第一时间发布,敬请随时关注!
哈尔滨工程大学第四轮评估一共有22个学科上榜,其中综合实力最强的专业学科有:A+类学科1个(船舶与海洋工程);A-类学科1个(控制科学与工程)。
序号 | 院校名称 | 学科名称 | 评估结果(第四轮) |
---|---|---|---|
1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A+ |
2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A- |
3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B+ |
4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B+ |
5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B+ |
6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核科学与技术 | B+ |
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B+ |
8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B |
9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力学 | B |
10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机械工程 | B |
11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光学工程 | B |
12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13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软件工程 | B |
14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B- |
15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B- |
16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工商管理 | C+ |
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土木工程 | C |
18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公共管理 | C |
19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社会学 | C- |
20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电气工程 | C- |
21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C- |
22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C- |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是 |
是否是双一流 | 是 | 主管单位 | 工信部 |
创建时间 | 1953年 | 博士点数量 | 15 |
硕士点数量 | 32 | 学校类型 | 理工 |
所在城市 | 黑龙江 哈尔滨市 | 办学层次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国防七子 |
学校是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6年被确定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学校坚持“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办学方略,为我国船舶工业、核工业、国防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我国船海核领域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工学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突出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致力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可靠顶用人才和引领未来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学校现有学生3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66万余人、硕士研究生1.27万余人、博士研究生3600余人。自2016年起,学校1人被中宣部、教育部评为“最美大学生”,4人荣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5人荣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近年来,学生获得国际级、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重要奖项逾千项,其中,“E唯”代表队连续两年获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打破世界顶尖高校对该项赛事20年的垄断。学校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先进集体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胜杯。学校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E唯”机器人创新团队、“创翼”创新团队获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6名学生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3%以上,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毕业生以“可靠顶用”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成为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之一。毕业生去向主要为“三海一核”主体领域及国家战略重要领域,就业的毕业生中超过70%投身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近半数毕业生在世界及国内500强企业就业。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提名获奖占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获奖总数的40%。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近15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包括200多名共和国的将军、部长、省长、院士,近万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领军和高级管理人才,他们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推荐: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1个B-级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