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考155分物理类能上哪些专科学校(2025好大学推荐)

志愿填报 / 知分上大学 2025-01-07 13:37:37

2025年四川新高考物理类155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物理类成绩在153分、154分、155分、156分、157分的四川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四川高考155分物理类能上哪些专科学校(2025好大学推荐)

一、四川高考155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四川物理类考生155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民办)、绵阳飞行职业学院(民办)、南充电影工业职业学院(民办)、攀枝花攀西职业学院(民办)、德阳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民办)、江西工程学院(民办)、潍坊科技学院(民办)、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民办)、泰山科技学院(民办)、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民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四川物理类15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126所)

以下为2024年四川新高考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在155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155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院校名称最低分/位次批次属性
1成都艺术职业大学150 / 301825专科民办
2绵阳飞行职业学院150 / 301825专科民办
3南充电影工业职业学院150 / 301825专科民办
4攀枝花攀西职业学院150 / 301825专科民办
5德阳农业科技职业学院150 / 301825专科民办

2、省外院校

序号院校名称最低分/位次批次属性
1江西工程学院150 / 301825专科民办
2潍坊科技学院150 / 301825专科民办
3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150 / 301825专科民办
4泰山科技学院150 / 301825专科民办
5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150 / 301825专科民办
6新疆和田学院150 / 301825专科公办
7山东英才学院150 / 301825专科民办
8辽宁何氏医学院150 / 301825专科民办
9辽宁传媒学院150 / 301825专科民办
10大连东软信息学院150 / 301825专科民办

完整名单包含126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四川物理类15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江西工程学院

江西工程学院坐落于江西省新余市,始创于1983年10月,沐浴改革开放的一缕春风,诞生于市场,而不断壮大于市场,从培训班起步到新余电子技术学校、江西渝州电子工业学院、江西渝州电子工业专修学院等办学阶段。2001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成为普通高职院校。201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江西工程学院。2018年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131.74万平方米(1976亩),在中国大学排行榜官网(CNUR)的2023年中国民办大学占地面积排名第52位,建筑面积56.5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7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81.82万册,电子图书185万册。现有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2个省级创新创业基地,1个江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8个实验中心含251个实验室,13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2、新疆和田学院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原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属的一所全日制师范类普通高校,2018年7月转隶和田地区管理,主管单位为和田地区行政公署。学校位于和田市北京西路169号,始建于1938年“简易师范”,1957年改名为和田师范学校,1978年经国家教育部、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追求“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教风和“勤学进取、求是致用”的学风,致力于培养基础教育合格师资和各类人才,建校以来,累计为和田地区先后培养了3万多名各类人才。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得“良好”成绩;2010年获得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2年、2015年自治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连续两次获得“优秀”,2019年学校被纳入首批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学前教育专业)培育建设单位。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为副厅级单位,内设机构均按“小局大处”设置,处级机构25个,其中:党政管理机关与教辅部门17个,学院8个,附属机构2个。

3、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英才学院创建于1998年,是教育部批准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坚持党建引领发展,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特色,是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

学校构建起以工学、管理学为主,教育学、艺术学、医学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试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山东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资助专业7个,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2个;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专业13个,省一流课程17门,山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36门。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和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共30项,获得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0项。学校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拥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和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教师参加省青教赛获一等奖8项。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