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高考590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成绩在588分、589分、590分、591分、592分的山东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2025年山东考生590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9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公办)、中国海洋大学(公办)、山东大学(公办)、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公办)、东华大学(公办)、南京理工大学(公办)、吉林大学(公办)、安徽大学(公办)、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以下为2024年山东高考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90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590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588 / 31135 | 1段 | 公办 |
2 | 中国海洋大学 | 581 / 37767 | 1段 | 公办 |
3 | 山东大学 | 575 / 42825 | 1段 | 公办 |
4 |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 | 575 / 43170 | 1段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东华大学 | 593 / 26797 | 1段 | 公办 |
2 | 南京理工大学 | 592 / 27861 | 1段 | 公办 |
3 | 吉林大学 | 592 / 27684 | 1段 | 公办 |
4 | 安徽大学 | 591 / 28686 | 1段 | 公办 |
5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591 / 28392 | 1段 | 公办 |
6 | 东北大学 | 590 / 29274 | 1段 | 公办 |
7 | 吉林大学 | 590 / 29239 | 1段 | 公办 |
8 | 上海大学 | 590 / 29726 | 1段 | 公办 |
9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 588 / 30918 | 1段 | 公办 |
10 | 中国农业大学 | 587 / 32246 | 1段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119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1、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1997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序列,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017年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深刻领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精神实质,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以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大力实施“七大战略”,加快推进“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7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2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地下工程、生殖医学等若干学科方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中国古典学术优势充分彰显,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山大基因”广受赞誉。
2、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上海大学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初步形成了层次更为清晰、结构更趋合理、具有国际化程度、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并已形成了若干有特色、有影响、有潜力的学科团队。现有专任教师3460人,其中正高级817人、副高级1158人。现有全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双聘院士14人,海外院士11人;国家级中青年领军人才97人,国家级青年人才82人,艺术类人才10人,省部级中青年领军人才223人,省部级青年人才264人。
3、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26日,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首轮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2022年进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一百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形成了“自强不息、知行合一”校训精神和“实干、报国、创新、卓越”东大文化,在技术创新、转移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彰显着自己的办学特色。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秉持“传道、悟业、引领、求索”的教学理念,贯彻“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教学方针,按照“两系双模”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进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研究生培养严格按照东北大学“八个同一”原则,健全教育管理制度体系,严格培养过程把关,全面实现同一培养标准,保证同一培养质量。现有国家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省级品牌特色专业5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7个,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精品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一流课程、省级示范课程28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和团队19个。五年累计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7项,河北省教改项目125项,获省级本科教学成果奖9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