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高考物理类600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物理类成绩在598分、599分、600分、601分、602分的广东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2025年广东物理类考生600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华南师范大学(公办)、汕头大学医学院(公办)、深圳大学(公办)、深圳大学(公办)、深圳大学(公办)、武汉大学(公办)、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公办)、东北大学(公办)、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公办)、厦门大学(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以下为2024年广东高考物理类最低录取分数线在600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600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华南师范大学 | 599 / 22739 | 本科 | 公办 |
2 | 汕头大学医学院 | 598 / 23301 | 本科 | 公办 |
3 | 深圳大学 | 597 / 23727 | 本科 | 公办 |
4 | 深圳大学 | 596 / 24428 | 本科 | 公办 |
5 | 深圳大学 | 595 / 25235 | 本科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武汉大学 | 603 / 20111 | 本科 | 公办 |
2 |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 | 603 / 20173 | 本科 | 公办 |
3 | 东北大学 | 603 / 20204 | 本科 | 公办 |
4 |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 | 600 / 21864 | 本科 | 公办 |
5 | 厦门大学 | 599 / 22846 | 本科 | 公办 |
6 | 厦门大学 | 599 / 22843 | 本科 | 公办 |
7 | 中国海洋大学 | 598 / 23512 | 本科 | 公办 |
8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598 / 23519 | 本科 | 公办 |
9 | 苏州大学 | 596 / 24393 | 本科 | 公办 |
10 | 东北大学 | 595 / 25600 | 本科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320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1、汕头大学医学院
汕头大学医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24年成立的潮州产科传习所,历经汕头市产科学校、汕头市立高级助产职业学校、汕头市立高级助产技术学校、汕头市卫生技术学校、广东省第七卫生学校、汕头卫生学校、汕头医学专科学校等数度更名、重组、升级,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汕头大学医学院。
教学改革:在国内率先推行“系统整合”新教学模式,实施英语浸入式计划,构建“医者之心”体系,开设医学教育全英班,引进并实施美国执业医师考试。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3项;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
2、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
盘锦校区已建校园占地面积56.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3万平方米;现有各类编制教职工325人,其中教学科研专任教师159人,包括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3人,正高级职称28人,副高级职称99人;现有在校学生5769人,包括全日制本科生5146人,研究生623人;已毕业九届研究生、七届本科生。
盘锦校区以建设一流国际化校区为目标,紧密结合服务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和辽宁、盘锦产业发展需要,引进汇聚优质资源,重点发展化工、海洋、生命医药等特色学科方向及专业,打造国家及区域对外开放办学高地。大连理工大学在盘锦校区设立莱斯特国际学院、化工海洋与生命学院、商学院、公共基础学院四个学院,以及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工业生态和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室、分子识别与成像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辽东半岛河口-海岸带生态系统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实验中心等重要平台。校区深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0余项,产出系列标志性成果——加氢催化制备高性能树脂和轻烃回收项目转化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冰区海洋工程结构相关成果填补了国际空白,柔性管道相关研究成果服务大国工程……
3、厦门大学
学校发挥“侨、台、特、海”区位优势,彰显“海峡、海丝、海洋”办学特色,先后进入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建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设有6个学部、34个学院(直属系、直属中心)和17个研究院,形成了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2个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设有36个博士后流动站。2022年,学校入选国家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化学、生物学、海洋科学、生态学、统计学、教育学共6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全国新一轮学科评估中,高峰学科、优势学科数量实现倍增,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近30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74%。共有两院院士35人(含双聘18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4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56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79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223人次;国家创新研究群体1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2项、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涌现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世家、全国杰出教学奖等一批师德典范。
相关推荐:
2025上海高考180分左右能上什么样的专科学校(好大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