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河南新高考640分左右物理类能上哪些大学(报考推荐)

志愿填报 / 知分上大学 2025-01-01 10:16:12

2025年河南新高考物理类640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物理类成绩在638分、639分、640分、641分、642分的河南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2025河南新高考640分左右物理类能上哪些大学(报考推荐)

一、河南高考640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河南物理类考生640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6所):郑州大学(其他单列)(公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较高收费)(公办)、南开大学(其他单列)(公办)、西安交通大学(工科单列专业)(公办)、天津大学(医护类)(公办)、南京大学(较高收费)(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河南物理类64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62所)

以下为2024年河南新高考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在640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640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院校名称最低分/位次批次属性
1郑州大学(其他单列)626 / 10188本一公办

2、省外院校

序号院校名称最低分/位次批次属性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较高收费)643 / 5177本一公办
2南开大学(其他单列)643 / 5177本一公办
3西安交通大学(工科单列专业)640 / 5855本一公办
4天津大学(医护类)640 / 5855本一公办
5南京大学(较高收费)638 / 6413本一公办
6哈尔滨工程大学(核工程单列专业)638 / 6413本一公办
7华东师范大学637 / 6669本一公办
8哈尔滨工程大学(拔尖单列专业)637 / 6669本一公办
9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636 / 6965本一公办
1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635 / 7249本一公办

完整名单包含62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河南物理类64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简称郑大,英文简称:ZZU)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兴办,法定住所地为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学校总占地面积6100余亩,主校区位于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主校区南校园位于郑州市大学北路75号,主校区北校园位于郑州市文化路97号,主校区东校园位于郑州市大学北路40号,主校区西校园位于郑州市科学大道157号;洛阳产业技术研究院位于洛阳市周山大道6号。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4.3万余人、研究生2.7万余人,以及来自83个国家的留学生2100余人。

郑州大学医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河南中山大学,1952年河南医学院独立建院,开启了河南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原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96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郑州工业大学成立于1963年,原名郑州工学院,1996年更名为郑州工业大学,是原化工部直属重点院校;2000年7月,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教育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嵇文甫教授,物理学家霍秉权教授,耐火材料专家钟香崇院士,土木工程专家孙国梁教授,耳鼻咽喉科专家董民声教授,食管细胞学创始人沈琼教授,人体寄生虫学专家苏寿汦教授,南阳作家群代表人物二月河教授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都曾在此弘文励教。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柏彦故地,巍巍学府。春秋代序,峥嵘航路。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抗美援朝战场上,敌我空军力量悬殊。战争的迫切需求推动了新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向制造过渡,国家“急需办一所航空大学”。1951年,国家决定将北洋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工学院航空系并入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系,成立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将云南大学航空工程系并入四川大学航空系;将西南工业专科学校航空专修科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航空工程系。1952年,根据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要求,设立北京航空学院,由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1951年11月18日,华北大学工学院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四川大学航空系合并成立。1952年10月25日,北京航空学院成立大会在北京工业学院礼堂(原中法大学旧址)举行。1988年,北京航空学院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

294 领军人才(人次)

3、西安交通大学

十九世纪末,甲午战败,民族危难。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创建了南洋公学,1921年定名为交通大学。学校坚持“求实学、务实业”办学宗旨,强调“修一等品行、求一等学问、创一等事业、成一等人才”办学目标。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独具“理工管”特色的著名大学。抗战时期,学校移至租界,内迁重庆,坚持沪渝两地办学,为抵御外侮,不少学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解放前夕,师生积极投入民主革命和解放斗争,学校被誉为“民主堡垒”。‍

2000年至今,学校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基地与人才专项等重大项目数百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7项,基础研究项目数和经费在全国高校位居前列。承担国家级社科重大科研项目53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奖36项,与政府、企业等共建31个高端智库,一大批研究成果被采纳应用。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