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高考585分物理类能上什么样的大学(2025报考推荐)

志愿填报 / 知分上大学 2025-01-07 15:54:08

2025年四川新高考物理类585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物理类成绩在583分、584分、585分、586分、587分的四川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四川新高考585分物理类能上什么样的大学(2025报考推荐)

一、四川高考585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四川物理类考生585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西南交通大学(生物类)(中外合作)(公办)、成都理工大学(公办)、西南财经大学(中外合作)(公办)、四川农业大学(公办)、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公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公办)、宁波诺丁汉大学(中外/港澳)、广西大学(公办)、中国民航大学(公办)、赣南医科大学(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四川物理类58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143所)

以下为2024年四川新高考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85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585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院校名称最低分/位次批次属性
1西南交通大学(生物类)(中外合作)585 / 37088本一公办
2成都理工大学585 / 37088本一公办
3西南财经大学(中外合作)582 / 39504本一公办
4四川农业大学577 / 43810本一公办
5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577 / 43810本一公办

2、省外院校

序号院校名称最低分/位次批次属性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588 / 34790本一公办
2宁波诺丁汉大学588 / 34790本一中外/港澳
3广西大学588 / 34790本一公办
4中国民航大学588 / 34790本一公办
5赣南医科大学588 / 34790本一公办
6东北财经大学587 / 35537本一公办
7南京师范大学(艺术类专业)586 / 36338本一公办
8东北师范大学(会计中外合作)585 / 37088本一公办
9西南大学(艺术类专业)583 / 38719本一公办
1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外合作)582 / 39504本一公办

完整名单包含143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四川物理类58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协同创新计划”重点建设高校,设有研究生院。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成都。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同6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成立“西南交大-利兹学院”,牵头成立“一带一路”铁路国际教育联盟,高质量建设成都东部(国际)校区,“2+2”“本硕4+1”“中法4+4”等留学、游学、访学项目和“暑期国际课程周”等在地国际化项目涵盖全部年级;建有7个国家外专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办有5本国际学术期刊。

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前身为北京石油学院,创办于1953年,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为我国石油高等教育奠定了探索发展之基。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批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建设克拉玛依校区,标志着学校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道路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凝练培育校区核心竞争力。校区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落地建设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分室,校企共建油气资源与工程联合研究院、非常规油气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西北研究中心、新疆多介质管道安全输送重点实验室,加快科研团队培育,近年来科研能力进步显著,获批首个国家级重大项目、首个省部级创新团队。坚持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落实两个“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理念,先后与60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立数智油气现代产业学院,牵头成立新疆新工科教育联盟,建立了61个稳定、优质的企业工程实践平台,累计聘用353名企业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获批国家级新工科项目3项、新文科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7项,努力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示范区。

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学校因服务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1960年设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学校前身),隶属原中央(军委)气象局,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划转江苏省人民政府主管,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等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

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引领。自“十三五”以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00余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含课题专题)258项、省部级项目417项,获批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气候系统预测研究中心”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重大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标志性项目。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8项、(人文社科类)省部级项目608项,获授权专利6908项,获软件著作权2545项,获批国家首批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学校教师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省部级科技奖百余项,另获卡尔·古斯塔夫·罗斯贝奖章、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全球环境变化职业中期奖、美国地球物理学会霍尔顿青年科学家奖等国际性奖项多项。学校拥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示范中心。学校获批“天气气候变化与预测技术”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级外专项目53项,3名外籍专家荣获江苏省外专最高荣誉“江苏友谊奖”,6名外籍专家入选江苏“外专百人计划”名单。多项研究成果刊发于《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