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作为高考特殊类型招生的主要途径之一,越来越受考生和家长们的青睐。但强基计划并不适合所有人,小编总结了五类不适合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一起来看看吧 ↓ ↓ ↓
有很多学生和家长朋友只听说强基计划是一条“低分上名校的捷径”,并没有对强基计划进行深入了解就想着报考。但强基计划并不适合所有人,如果对强基计划没有清晰的了解就盲目报考,反而会打乱自己原本的备考节奏和学业规划。希望这份“不建议报考”指南可以帮助到更多学生和家长判断是否应该报考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招生的高校全部为“985院校”,这就要求考生的高考成绩要与这些高校的层次相匹配。如果考生本身高考成绩与39所“985院校”差距较大,那么花了很多心思去研究志愿、备考,最后却没能入围,不仅是浪费时间,而且对考生心态也有较大影响。
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其他专业就读,有些考生对强基计划专业并不感兴趣,甚至有些排斥。再加上强基计划特殊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如果是在自己不喜欢、不感兴趣的专业学习、研究很多年,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很痛苦的。所以那些对专业有比较强的执念,同时志愿专业又不在强基计划范围内的考生,就要谨慎考虑是否报考了。
强基计划招生聚焦国家人才紧缺的专业,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有些同学一味追求名校光环,想要借助强基计划做跳板进入“985院校”,被录取后再想办法转入“计算机、人工智能、金融、管理学”等热门专业,这样是行不通的。
在高考高分段群体中,存在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对于高考有着独特的心得,无论是考试内容还是题目风格都得心应手。可他们也同样拥有很大的劣势:他们对于参加除高考外的考试时,心理素质较低,对于超纲内容和非高考题型的解答能力非常有限。
在强基计划综合成绩中,考生高考成绩占比85%,校测成绩占比15%,虽然校测在总成绩中只占比15%,但真正能和其他报考同学拉开差距的,恰恰是这15%。
校测、面试等考试,往往难度是大于高考的,甚至会出现一些竞赛同水平题目,没有过硬的学科核心素养,很难在优中选优的校测中脱颖而出,拿到录取名额。
强基计划是国家集中优势资源选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计划,所以要有立志投身某一事业,为祖国科研事业奉献,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决心。而在强基计划的高校招生中,这一点也会是重点考核项。因此,科学精神、思维及探究性学习能力也是判断要不要报考强基计划的重要因素。
强基计划“不建议报考”主要为上述5类考生,也有同学可能觉得自己符合强基计划条件,但还是犹豫到底要不要报考。
小编接下来总结了强基计划的优势,可以给大家是否报考提供思路 ↓ ↓ ↓
强基计划的试点院校都是985重点高校,院校层次高。而近几年高校强基计划分数线大多会比统招线低5~35分不等。这让很多成绩可能在心仪的高校录取分数线边缘的考生,可以通过强基计划多争取一次录取机会,进入理想高校。在高考分数扁平化趋势下,大大缓解了高考压力。
众多高校在强基考生的培养方面投人力度非常大。高校依托本校王牌院系为被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制定单独培养方案,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学习条件。
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和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在学生的就业问题上也会进行指导。
强基计划是国家人才招生选拔的重大战略,招生专业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突出基础学科,并逐渐围绕基础学科拓展到众多交叉学科及关键领域的应用型专业。如航天材料类专业等,都是高校炙手可热的王牌专业。
国家、社会、高校层面都非常重视这类前沿科技相关人才的培养,这些将是未来几十年内潜力无限的高端人才。
尽管强基计划以高考成绩为入围依据,但在高中阶段获得五大学科竞赛银牌及以上奖项的考生可以破格入围(高考成绩需达一本线/特招线),这给在某些领城有突出特长的考生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机会。
对于没有达到破格的铜牌、省一考生,也会在校测中充分发挥优势。部分学校依据笔试入围复试,笔试权重增加,让成绩处于边缘线但有突出学科优势的考生有更多翻盘可能,整体利好竞赛生!
强基计划硕博衔接是免试攻读,只要符合标准的强基生都能保研、直博。根据强基转段情况来看,大部分院校强基保研直博比例极高,除了主动放弃转段资格,几乎都能继续深造。另外,部分学校还明确强基计划硕士转段占据本校保研名额,这样一来普通考生的保研名额竞争定会愈发激烈。
强基计划对比推免保研不用卷绩点,对比考研竞争更小,整体升学有保障,优势非常突出。如果未来想要继续深造,登上人生另一座高峰,强基计划不失为一条绝佳的路径。
相关推荐:
2024海南提前批报考时间和截止时间(附志愿填报时间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