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下称《意见》),规划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文件多处涉及高等教育领域工作,包括加强高等教育新农科建设,加快培养农林水利类紧缺专业人才等。
2019年,教育部全面启动新农科建设,标志着中国高等农林教育改革进入新阶段。
2022年,为指导高校加快推进新农科建设,教育部更是连发《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为新农科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和平台建设等方面提供明确的指导和坚实的支持。
2022年发布的《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面向粮食安全、生态文明、智慧农业、营养与健康、乡村发展等五大领域,设置生物育种科学等12个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以加快培养急需紧缺农林人才,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近年来,多所农林特色高校着手“改造”传统农林专业:一方面,主动对接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培育新兴农科专业;另一方面,在课程体系、培养方式上进行创新、拓展和融合,将现代技术融入传统农科人才培养。下面,以4所教育部直属的农林特色高校为例,探究她们在“新农科”建设方面的新动向。
中国农业大学
●调整涉农专业结构布局,面向国家重大涉农战略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增设农业智能装备工程、生物质科学与工程、食品营养与健康、兽医公共卫生等个专业,逐步形成农工优势突出、文理特色鲜明、交叉融合多元的学科专业格局。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生物育种专业纳入“强基计划”招生范围,成立由院士、高层次人才、学者组建的“强基计划百人导师团”,为现代种业领域人才培养和储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农业技术获得关键突破的重大领域,不断转化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高地。
●将“梨树模式”“牛精英”“卓越临床兽医”等发展为“精准服务三农”人才培养专项。成立“种业菁英班”“乡村振兴农场主菁英班”,形成大学+企业、农场主+学生、管理+技术、理论+实践、国内+国际、理论+互联网、专职+兼职等七大人才培养特色。
学校近三年录取调档线
南京农业大学
●联合生物育种龙头企业,在作物和动物遗传育种领域,超常规培养一批具备多学科知识背景的生物育种拔尖创新人才。
●不断契合国家社会发展需求,增列植物表型组学交叉学科博士点,开设人工智能、智慧农业、文化遗产等新兴专业,构建“南农八门课”农业特色通识核心课程体系,强化农业特色思政教育,推动“秾味”品牌课程思政全覆盖,厚植学生“大国三农”情怀,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学校近三年录取调档线
华中农业大学
●深化学科融合,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聚焦农业工程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融合学科交叉及科技创新理念,结合新一轮科技革命下农业装备行业发展需要,依托学校“双一流”学科群,推进“农业工程+”作物学、园艺学、生物学、畜牧学等农科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建设智慧农业技术与装备学科群。
●聚焦急需紧缺农林人才和未来农业人才培养,新建机器人工程专业,持续建设智慧农业专业。多学科共建《智能农业装备》《农业机器人》等前沿课程,扩充《精准农业》《现代农业生产管理与技术》等课程内容,努力打造一批具有适应性、引领性的农科“金课”。
●实施跨学科双聘教师制度,组建智能农业装备、农业机器人、畜禽健康养殖、智慧果园等交叉学科教学团队,打造“农业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和畜牧学等交叉教学团队,为培养拔尖创新型、复合型农业工程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学校近三年录取调档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对农科专业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创开办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增设智慧农业、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葡萄酒工程管理等新农科专业,开办智慧牧场、智能农业装备工程、城乡社会管理等新农科辅修专业,加快推进新农科专业建设,25个本科专业整体水平达到国内一流。
●率先在全国高校倡导卓越农林人才教育理念,获批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建立“1个基地班+6个卓越班”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模式,设立“乡村振兴”等研究生培养专项,积极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同时,实施生物育种“强基计划”招生,选拔培养未来致力于国家种业科技发展和种源安全的拔尖创新人才。
学校近三年录取调档线
重庆高考人数2024年多少人(2021-2023年历年人数)
安徽高考人数2024年多少人(2021-2023年历年人数)
江西高考人数2024年多少人(2021-2023年历年人数)
浙江高考人数2024年多少人(2021-2023年历年人数)
黑龙江高考人数2024年多少人(2021-2023年历年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