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是多少【最新公布】

志愿填报 / 录取分数线 2024-10-17 11:03:31

西南财经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创办于1925年,是211、双一流建设大学,学校现有8个国家级专业,5个省级(直辖市)专业。2024年在全国30个省市招生,一共招收新生3499人,那2024年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多少呢?哪些省市录取分数线较高呢?

西南财经大学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官方公布】

一、西南财经大学2024年在传统高考省份录取分数线(文科+理科)

西南财经大学2024年在传统高考省份录取情况:理科类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四川省(本一)录取分数613分;文科类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云南省(本一)录取分数613分。

省份录取批次科目最低分省控线
河南省本一文科583521
内蒙古本一B文科495478
宁夏本一文科508496
青海省本一文科503411
山西省本一A文科575516
陕西省本一文科574488
四川省本一文科588529
新疆本一(单列类外语)文科445425
云南省本一文科613550
河南省本一理科603511
内蒙古本一B理科498471
宁夏本一理科512432
青海省本一理科487343
山西省本一A理科587506
陕西省本一理科592475
四川省本一理科613539
新疆本一(单列类外语)理科413390
云南省本一理科589505
数据来源于赶考猫:https://www.gankaomao.com/

二、在新高考改革省份录取分数线(3+1+2高考模式)

2024年西南财经大学在新高考3+1+2模式省份录取情况:物理类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福建省(本科)录取分数628分;历史类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江苏省(本科)录取分数613分。

省份录取批次科目最低分省控线
安徽省本科物理类626465
重庆市本科物理类601427
福建省本科物理类628449
甘肃省本科物理类588370
广东省本科物理类606442
广西省本科物理类600371
贵州省本科物理类595380
河北省本科物理类572448
黑龙江省本科物理类614360
湖北省本科物理类613437
湖南省本科物理类610422
江西省本科物理类607448
吉林省本科物理类0345
江苏省本科物理类624462
辽宁省本科物理类622368
安徽省本科历史类612462
重庆市本科历史类589428
福建省本科历史类598431
甘肃省本科历史类568421
广东省本科历史类601428
广西省本科历史类592400
贵州省本科历史类596442
河北省本科历史类594449
黑龙江省本科历史类598410
湖北省本科历史类594432
湖南省本科历史类601438
江西省本科历史类599463
吉林省本科历史类0369
江苏省本科历史类613478
辽宁省本科历史类612400
数据来源于赶考猫:https://www.gankaomao.com/

三、在综合改革高考省份录取分数线(3+3高考模式)

西南财经大学2024年在新高考3+3模式省份综合类录取情况: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浙江省(1段)录取分数645分;录取分数线最低的是上海市(本科)录取分数552分;

省份录取批次科目最低分省控线
北京市本科综合类624434
山东省1段综合类602444
上海市本科综合类552403
天津市本科A综合类630475
浙江省1段综合类645492
数据来源于赶考猫:https://www.gankaomao.com/

西南财经大学简介

西南财经大学简介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成都,有光华、柳林两校区,辖地2300余亩。校园湖光柳影,芳草绿树,翩翩学者,蔚为大观,是著名的“园林式院校”,实乃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始于1925年在上海创建的光华大学。1938年,因抗战内迁建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1952-1953年,先后汇聚西南地区17所院校的财经系科组建成四川财经学院,是建国之初全国高等院校分区布局的四所财经高校之一。1960年后历经分设、合并、更名等,于1978年恢复为四川财经学院。1979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划归中国人民银行主管,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金融行业背景和出色的金融学科优势。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1997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以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管理,201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黄浦浣花风雨长,光华柳林谱华章。历经江流潮涌的时代变迁,西南财经大学始终与国家民族共命运,始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栉风沐雨、奋进超越,培育了“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大学精神,奠定了“开放包容、求是创新”的学术底蕴,培养了“治国兴邦、奉献社会”的栋梁之才,铸就了“兴学报国、民族担当”的历史丰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