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西北工业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已完成,只是教育部暂未对外公布,以下为西北工业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以作为最新参考!
暂未公布,待公开后,赶考猫会第一时间发布,敬请随时关注!
西北工业大学一共有26个学科上榜,其中综合实力最强的专业学科有:A+类学科1个(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A类学科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
序号 | 院校名称 | 学科名称 | 评估结果 |
---|---|---|---|
1 | 西北工业大学 |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 A+ |
2 | 西北工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A |
3 | 西北工业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A- |
4 | 西北工业大学 | 力学 | B+ |
5 | 西北工业大学 | 机械工程 | B+ |
6 | 西北工业大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B+ |
7 | 西北工业大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B+ |
8 | 西北工业大学 | 软件工程 | B+ |
9 | 西北工业大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B+ |
10 | 西北工业大学 | 数学 | B |
11 | 西北工业大学 | 物理学 | B |
12 | 西北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 | B |
13 | 西北工业大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B |
14 | 西北工业大学 | 兵器科学与技术 | B |
15 | 西北工业大学 | 化学 | B- |
16 | 西北工业大学 | 光学工程 | B- |
17 | 西北工业大学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B- |
18 | 西北工业大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B- |
19 | 西北工业大学 | 交通运输工程 | B- |
20 | 西北工业大学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B- |
21 | 西北工业大学 | 工商管理 | B- |
22 | 西北工业大学 | 设计学 | B- |
23 | 西北工业大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C+ |
24 | 西北工业大学 | 生物学 | C- |
25 | 西北工业大学 | 土木工程 | C- |
26 | 西北工业大学 | 公共管理 | C- |
更多数据请查看: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
是否是985 | 是 | 是否是211 | 是 |
是否是双一流 | 是 | 主管单位 | 工信部 |
创建时间 | 1938年 | 博士点数量 | 25 |
硕士点数量 | 38 | 学校类型 | 理工 |
所在城市 | 陕西 西安市 | 办学层次 | 985,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
西北工业大学(简称西工大)坐落于陕西西安,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是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196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七五”“八五”均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建设的全国15所大学之一,1995年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是“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是“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发起高校。建校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公诚勇毅”校训,弘扬“三实一新”(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开拓创新)校风,确定了“五个以”(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以学者为要、以学术为魂、以责任为重)的办学理念。在扎根西部、献身国防的建设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育领军人才,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铸国之重器,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担时代大任,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书写了新中国历史上的多个“第一”,为武器装备研制、国防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安全可控和西部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是连续两次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重大贡献奖”的唯一高校。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和表彰奖励。今天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上续写新的辉煌。
学校办学资源富集,学科特色鲜明。现有学生36000余名,教职工4300余人,占地面积310余万平方米,设有航空、航天、航海和国际教育学院、教育实验学院、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等27个学院。拥有74个本科专业,38个硕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含1个交叉学科),25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含1个交叉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地球科学、数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进入前1‰,形成了以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学科群为引领,3M(材料、机电、力学)学科群、3C(计算机、通信、控制)学科群、理科学科群和人文社科学科群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加快成果转化,服务社会能力增强。在鼓励专注教书育人、潜心研究学问的同时,充分发挥科技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政产学研融合发展。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瞄准西部大开发、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发展机遇,与地方政府开展深度合作,发起成立了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陕西网络创新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主动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协同推进“翱翔小镇”“三航小镇”“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建设,推进深圳、青岛、长三角、重庆、北京、上海、宁波等异地创新机构的建设。学校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获批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依托优势学科创新成果培育的铂力特、鑫垚、华秦科技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在增材制造、陶瓷复合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水下航行器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成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源头,逐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西工大模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