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高考物理类485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物理类成绩在483分、484分、485分、486分、487分的安徽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2025年安徽物理类考生485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池州学院(公办)、亳州学院(公办)、巢湖学院(公办)、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民办)、黄山学院(公办)、四川旅游学院(公办)、新疆医科大学(公办)、嘉应学院(公办)、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民办)、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民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以下为2024年安徽高考物理类最低录取分数线在485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485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池州学院 | 488 / 143545 | 本科 | 公办 |
2 | 亳州学院 | 488 / 143292 | 本科 | 公办 |
3 | 巢湖学院 | 487 / 144734 | 本科 | 公办 |
4 |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 485 / 146843 | 本科 | 民办 |
5 | 黄山学院 | 482 / 151230 | 本科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四川旅游学院 | 488 / 143457 | 本科 | 公办 |
2 | 新疆医科大学 | 488 / 143213 | 本科 | 公办 |
3 | 嘉应学院 | 488 / 142760 | 本科 | 公办 |
4 |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 488 / 143693 | 本科 | 民办 |
5 |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 488 / 143448 | 本科 | 民办 |
6 | 沈阳药科大学 | 487 / 145223 | 本科 | 公办 |
7 | 攀枝花学院 | 485 / 147551 | 本科 | 公办 |
8 | 邯郸学院 | 483 / 149959 | 本科 | 公办 |
9 | 四川旅游学院 | 482 / 151728 | 本科 | 公办 |
10 | 海南师范大学 | 480 / 155204 | 本科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699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1、巢湖学院
巢湖学院是安徽省属全日制公办本科高校。创建于1977年,前身是巢湖师范专科学校。2002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巢湖学院。2006年6月,获批学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10月,获批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4年2月,获批重点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一流(品牌)专业2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5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5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50项。
2、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实施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院校国标代码:13439),是由赣南师范大学举办的独立学院。办学20余年来,学院秉承赣南师范大学“扎根红土、潜心育人”的办学传统,坚持“弘扬苏区精神,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学院先后获评全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
学院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享有“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红色故都”等美誉的赣州市中心城区,校园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教学设施完备。设有8个教学系(部),开设26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面向全国13个省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100余人。
3、沈阳药科大学
学校目前已发展成为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教育的高等药学学府,设有药学院、制药工程学院、中药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医疗器械学院、功能食品与葡萄酒学院、无涯创新学院、文体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学院。现有在校研究生5214人(博士生652人、硕士生4562人)、本科生9900人、成人函授生11112人。学校荟萃了众多的专家学者,教职工1167人,其中专任教师689人,正高级职称159人(教授156人),副高级职称260人(副教授260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国创新争先奖状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全国药学专业学位教指委委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7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8人,教育部首届青年教师奖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2人,辽宁省攀登学者6人,辽宁省特聘教授21人,辽宁省“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第二批人选1人,辽宁省优秀教师1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44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45人,“兴辽英才计划”领军人才18人,青年拔尖人才18人,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4个,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
学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秉承“以药学研究为特色,向大健康产业全域延伸”的发展思想,建成了集科技创新、技术孵化、成果转化、药品监管服务于一体的“3+1”型药物创新体系。体系拥有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基地59个,包括国家药物创新综合性平台、国家药品监管科学研究基地、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与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智能药物递送系统设计与评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涵盖了新药临床前研发完整技术链,部分功能与国家药物创新体系接轨。
相关推荐:
2025天津高考130分左右能上什么样的专科学校(好大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