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武汉理工大学在安徽招生计划表(招生专业、招生人数)

招生 / 招生计划 2025-03-11 09:36:23

2024年武汉理工大学在安徽招生吗?今年武汉理工大学在安徽招生专业有哪些?每个专业计划招生人数是多少?以下为赶考猫整理的武汉理工大学各专业2024年在安徽招生计划表,欢迎参考!

2024年武汉理工大学在安徽招生计划表(招生专业、招生人数)

2024年武汉理工大学最新招生计划已经公布,今年是面向安徽招生的!2024年武汉理工大学在安徽一共招生31个专业,共计划录取380人。

一、武汉理工大学2024年在安徽招生计划

1、历史类:法学类(计划数7人)、工商管理类(计划数22人)、经济学类(计划数5人)、新闻传播学类(计划数5人)、外国语言文学类(计划数11人)等一共7个专业,共计划招收55人。

2、物理类:金融学(计划数2人)、电子信息类(计划数27人)、机械工程(计划数2人)、交通运输类(计划数15人)、计算机类(计划数19人)等一共25个专业,共计划招收325人。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或者查询赶考猫AI高考志愿助手

二、2024武汉理工大学在安徽招生计划表(最新)

以下招生计划表包含:招生专业、招生人数、选科要求等,实际录取人数以及录取分数线,请以武汉理工大学官网发布的最终招生情况为准!

招生省份科目批次招生专业计划人数选科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2不限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电子信息类(微电子卓越实验班)(含:微电子科学与工程)3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卓越实验班)2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交通运输类(交通设备与控制卓越实验班)(含: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4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19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电子信息类(含: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智能科学与技术)24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自动化类(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机器人工程)22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3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数学类(含: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工程力学)18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机械类(车辆)(含: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车辆)、汽车服务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15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2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工业设计2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机械类(智能制造)(含: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工程、机械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15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交通运输类(含:油气储运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11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导航工程2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材料类(含:材料成型及拉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化学)19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能源动力类(含:能源与动力工程(船舶))8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地理信息科学6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大数据管理与安全科学)(含:安全工程、应急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16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建筑类(5年)(含:建筑学、城乡规划)5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海洋工程类(含: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15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土木类(含: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24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海事管理3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化工与制药类(含:生物方向)(含:生物技术、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28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含:物流管理、物流工程)19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含:环境工程、环境科学、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15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7
安徽物理类本科批车辆工程(中外合作办学)6
安徽历史类本科批法学类(含:法学、社会工作)7不限
安徽历史类本科批工商管理类(含: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创业管理)22不限
安徽历史类本科批经济学类(含: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5不限
安徽历史类本科批新闻传播学类(含: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汉语国际教育)5不限
安徽历史类本科批外国语言文学类(含:英语、法语、日语)11不限
安徽历史类本科批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1不限
安徽历史类本科批思想政治教育4
赶考猫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三、武汉理工大学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学校办学历史起源于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办学126年特别是近70年来,学校共培养了近70万名高级专门人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是我国“三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目前学校在校普通本科生37000余人,博士、硕士生23000余人,留学生900余人。

  学校建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与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路交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等52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建有内河智能航运交通运输行业协同创新平台、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安全预警与应急联动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平台。学校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第二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异地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校企科技合作平台等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机构204个。近五年来,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及以上奖励137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54项。获授权发明专利6018项,作为第一专利权人获得中国专利奖5项。在世界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论文6篇、Nature发表论文4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