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2024年在黑龙江招生计划表(招生专业、招生人数)

招生 / 招生计划 2024-10-23 14:56:49

2024年苏州大学在黑龙江招生吗?今年苏州大学在黑龙江招生专业有哪些?每个专业计划招生人数是多少?以下为赶考猫整理的苏州大学各专业2024年在黑龙江招生计划表,欢迎参考!

苏州大学2024年在黑龙江招生计划表(招生专业、招生人数)

2024年苏州大学最新招生计划已经公布,今年是面向黑龙江招生的!2024年苏州大学在黑龙江一共招生40个专业,共计划录取55人。

一、苏州大学2024年在黑龙江招生计划

1、物理类:财政学(计划数1人)、建筑学(计划数2人)、历史建筑保护工程(计划数1人)、数学类(计划数2人)、物理学(计划数2人)等一共32个专业,共计划招收45人。

2、历史类:哲学(计划数1人)、法学(计划数1人)、知识产权(计划数1人)、新闻学(计划数1人)、英语(计划数1人)等一共8个专业,共计划招收10人。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或者查询赶考猫AI高考志愿助手

二、2024苏州大学在黑龙江招生计划表(最新)

以下招生计划表包含:招生专业、招生人数、选科要求等,实际录取人数以及录取分数线,请以苏州大学官网发布的最终招生情况为准!

招生省份科目批次招生专业计划人数选科
黑龙江物理类本科批财政学1不限
黑龙江物理类本科批建筑学(需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2不限
黑龙江物理类本科批历史建筑保护工程1不限
黑龙江物理类本科批数学类(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2化学
黑龙江物理类本科批物理学2化学
黑龙江物理类本科批化学2化学
黑龙江物理类本科批统计学1化学
黑龙江物理类本科批机械工程2化学
黑龙江物理类本科批车辆工程1化学
黑龙江物理类本科批智能制造工程1化学
黑龙江物理类本科批材料类(包含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2化学
黑龙江物理类本科批冶金工程1化学
黑龙江物理类本科批金属材料工程1化学
黑龙江物理类本科批纳米材料与技术1化学
黑龙江物理类本科批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2化学
黑龙江物理类本科批电子信息工程1化学
黑龙江物理类本科批电子科学与技术1化学
黑龙江物理类本科批通信工程1化学
黑龙江物理类本科批人工智能1化学
黑龙江物理类本科批智能测控工程1化学
黑龙江物理类本科批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2化学
黑龙江物理类本科批机器人工程1化学
黑龙江物理类本科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化学
黑龙江物理类本科批软件工程2化学
黑龙江物理类本科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1化学
黑龙江物理类本科批化学工程与工艺1化学
黑龙江物理类本科批轻化工程1化学
黑龙江物理类本科批临床医学(5+3一体化)1化学
黑龙江物理类本科批临床医学1化学
黑龙江物理类本科批放射医学2化学
黑龙江物理类本科批预防医学2化学
黑龙江物理类本科批药学2化学
黑龙江物理类本科批中药学1化学
黑龙江历史类本科批哲学1不限
黑龙江历史类本科批法学1不限
黑龙江历史类本科批知识产权1不限
黑龙江历史类本科批新闻学1不限
黑龙江历史类本科批英语(师范)招英语考生1不限
黑龙江历史类本科批俄语(招英语考生)1不限
黑龙江历史类本科批朝鲜语(招英语考生)2不限
黑龙江历史类本科批汉语言文学1政治和地理
黑龙江历史类本科批汉语言文学(师范)1政治和地理
赶考猫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三、苏州大学简介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航天局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东吴大学,1900年创办),开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融中西文化之菁华,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是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中国大陆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从民国时期的群星璀璨,到共和国时代的开拓创新;从师范教育的文脉坚守,到综合性大学的战略转型与回归;从多校合并的跨越发展,到争创一流的重塑辉煌,苏州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3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4个省部级哲社重点研究基地,3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12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