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产养殖学专业最好的大学排名
国内水产养殖学专业大学排名前十的有:中国海洋大学(A+,全国排名第一)、上海海洋大学(A+)、华中农业大学(A)、宁波大学(A)、集美大学(A)、海南大学(B+)、南京农业大学(B+)、南昌大学(B+)、西南大学(B+)、西北农林科技大学(B+)。
还有哪些水产养殖学专业排名比较好的院校值得推荐呢?详见如下全国排行榜。
二、水产养殖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2024)
在最新的水产养殖学专业大学排名榜中,共分四个档次,一共有28所学校上榜。
全国排名 | 院校名称 | 地区 | 专业名称 | 评级 |
---|---|---|---|---|
1 | 中国海洋大学 | 青岛 | 水产养殖学 | A+ |
2 | 上海海洋大学 | 上海 | 水产养殖学 | A+ |
3 | 华中农业大学 | 武汉 | 水产养殖学 | A |
4 | 宁波大学 | 宁波 | 水产养殖学 | A |
5 | 集美大学 | 厦门 | 水产养殖学 | A |
6 | 海南大学 | 海口 | 水产养殖学 | B+ |
7 |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 | 水产养殖学 | B+ |
8 | 南昌大学 | 南昌 | 水产养殖学 | B+ |
9 | 西南大学 | 重庆 | 水产养殖学 | B+ |
10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咸阳 | 水产养殖学 | B+ |
11 | 广东海洋大学 | 湛江 | 水产养殖学 | B+ |
12 | 四川农业大学 | 雅安 | 水产养殖学 | B+ |
13 | 大连海洋大学 | 大连 | 水产养殖学 | B+ |
14 | 华南农业大学 | 广州 | 水产养殖学 | B+ |
15 | 河南师范大学 | 新乡 | 水产养殖学 | B+ |
16 | 浙江海洋大学 | 舟山 | 水产养殖学 | B+ |
17 | 中国农业大学 | 北京 | 水产养殖学 | B |
18 | 扬州大学 | 扬州 | 水产养殖学 | B |
19 | 湖州师范学院 | 湖州 | 水产养殖学 | B |
20 | 青岛农业大学 | 青岛 | 水产养殖学 | B |
21 | 长江大学 | 荆州 | 水产养殖学 | B |
22 | 湖南农业大学 | 长沙 | 水产养殖学 | B |
23 | 东北农业大学 | 哈尔滨 | 水产养殖学 | B |
24 | 江苏海洋大学 | 连云港 | 水产养殖学 | B |
25 | 天津农学院 | 天津 | 水产养殖学 | B |
26 | 武汉轻工大学 | 武汉 | 水产养殖学 | B |
27 | 鲁东大学 | 烟台 | 水产养殖学 | B |
28 | 贵州大学 | 贵阳 | 水产养殖学 | B |
由于篇幅有限,以上推荐的都是在水产养殖学专业领域实力较强好就业的大学!具体开设水产养殖学专业学校有哪些?完整的院校名单以及具体排名情况,详见:赶考猫AI高考志愿助手
三、水产养殖学专业大学排名较好的大学简介
1、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1名,评级A+。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2、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3名,评级A。
中国高等农业教育起点之一。学校前身是清朝光绪年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几经演变,1952年,武汉大学农学院和湖北农学院的全部系科以及中山大学等6所综合性大学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农业部。1985年,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由农业部划转教育部直属领导。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2017年,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
3、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17名,评级B。
历经百年的世纪风雨,中国农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农业工程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农业与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农业工程与自动化科学、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等学科群。学校是全国首批20个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之一,通过自主审核增设了“营养与健康”“土地科学与技术”“农业绿色发展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农林高校首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土木水利”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等。学校共设有18个学院、1个实体教学单位和1个直属系,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等7大学科门类;设有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和体育教学部。在第四轮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6个一级学科获评A+,获评A+的学科数量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六位;学校现有1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包括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2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0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基地,3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科技示范展示基地,9个部级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省部级综合试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