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工业大学最新排名:安徽工业大学全国排名第256位,仅次于烟台大学;安徽省内排行第7名,仅次于安徽医科大学;全国理工类高校排名第74名,仅次于兰州交通大学。
高校排名是多方面的,安徽工业大学实力究竟如何?在全国排名第几位?属于什么档次?
不同的机构,评估的标准和结果不同,以下为“软科”、“校友会”、“Qs”、“U.S.News”等各知名高等教育评级机构发布的:安徽工业大学历年排名榜,仅供参考!
1. 安徽工业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安徽工业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185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185 | 安徽工业大学 | 安徽 马鞍山市 | 理工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023 | 175 | 安徽工业大学 | 安徽 马鞍山市 | 理工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022 | 163 | 安徽工业大学 | 安徽 马鞍山市 | 理工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021 | 168 | 安徽工业大学 | 安徽 马鞍山市 | 理工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 安徽工业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安徽工业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204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204 | 安徽工业大学 | 安徽 马鞍山市 | 理工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023 | 223 | 安徽工业大学 | 安徽 马鞍山市 | 理工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022 | 224 | 安徽工业大学 | 安徽 马鞍山市 | 理工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021 | 210 | 安徽工业大学 | 安徽 马鞍山市 | 理工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3. 安徽工业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U.S.News版)
按USNews中国大学排行榜看,安徽工业大学2023年全国排名第200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3 | 200 | 安徽工业大学 | 安徽 马鞍山市 | 理工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022 | 166 | 安徽工业大学 | 安徽 马鞍山市 | 理工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021 | 159 | 安徽工业大学 | 安徽 马鞍山市 | 理工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在安徽省内高校排名中,安徽工业大学排在安徽理工大学之上,仅次于安徽医科大学,排第7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类型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6 | 安徽医科大学 | 医药 | 安徽 合肥市 | 省重点,保研 | 公办 |
7 | 安徽工业大学 | 理工 | 安徽 马鞍山市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公办 |
8 | 安徽理工大学 | 理工 | 安徽 淮南市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公办 |
在理工类高校排行中,安徽工业大学仅次于兰州交通大学,排名第74位,排在重庆交通大学之上。
理工类排名 | 院校名称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73 | 兰州交通大学 | 甘肃 兰州市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公办 |
74 | 安徽工业大学 | 安徽 马鞍山市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公办 |
75 | 重庆交通大学 | 重庆 南岸区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公办 |
安徽工业大学坐落于长三角与南京毗邻的全国文明城市——安徽省马鞍山市。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组建马鞍山钢铁学院,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1985年更名为华东冶金学院;1998年划转安徽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0年经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华东冶金学院和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安徽工业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2539.23亩,现有佳山、秀山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84.0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09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40万余册,可用数据库137个,电子图书310万余册。设17个教学院部,60个本科招生专业,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9396人,各类研究生4805人,留学生248人,宝钢、中天班学生144人,各类继续教育在籍生8033人。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步入全国第一方阵,毕业生社会竞争力不断增强。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开创的“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潜力、体验创新过程”“三步法”创新人才培养之路,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十四五”以来,大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际奖58项、国家级奖1385项、省级奖3359项,在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等A类赛事中获国家级一等奖29项,5个项目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改革成果项目,其中1项获得改革成果类最佳创意奖(全国仅21项);2023年,学校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得金奖2项、银奖3项,居全省高校第一位、全国高校第38位。在校生曾获省属高校第一个“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特等奖、第一个全国“优胜杯”,金鹰创新创业团队入选全国首批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1个创新创业典型获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荣获2项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实现机器人世界杯(Robocup)中国赛“七冠四亚一季”。大学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5%以上,毕业去向呈现出“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的特征,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政治表现、业务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评价满意度达98%。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全国排名第几位(2025-2022最新)
内蒙古医科大学排名全国第几位(2025-2022最新排名表)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排名全国第几位(2025-2022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