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是多少(最新公布)

志愿填报 / 录取分数线 2024-12-06 10:19:08

西北师范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创办于1902年,学校现有9个国家级专业,24个省级(直辖市)专业。2024年在全国一共招收了3484名新生,涉及30个省市,那西北师范大学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多少呢?

西北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是多少(最新公布)

西北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

一、在传统高考省份(文科+理科)

在传统高考省份,西北师范大学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宁夏(本一)理科437分、文科521分,青海省(本一)理科428分、文科481分,山西省(本二B)理科423分。

省份录取批次科目最低分省控线
河南省本二理科478396
内蒙古本二B理科402360
宁夏本一理科437432
青海省本一理科428343
山西省本二B理科423418
陕西省本二理科461372
四川省本一理科527539
新疆本二(单列类外语)理科322262
云南省本二理科483420
河南省本二文科516428
内蒙古本二B文科420381
宁夏本一文科521496
青海省本一文科481411
山西省本二A文科498446
陕西省本二文科484397
四川省本一文科534529
新疆本二文科429304
云南省本二文科540480

二、在新高考改革省份(3+1+2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1+2模式省份,西北师范大学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河北省(本科)物理类502分、历史类521分,湖南省(本科)物理类448分、历史类454分,江苏省(本科)物理类532分、历史类542分。

省份录取批次科目最低分省控线
安徽省本科物理类503465
重庆市本科物理类519427
福建省本科物理类548449
甘肃省本科物理类285370
广东省本科物理类531442
广西省本科物理类468371
贵州省本科物理类463380
河北省本科物理类502448
黑龙江省本科物理类466360
湖北省本科物理类496437
湖南省本科物理类448422
江西省本科物理类518448
江苏省本科物理类532462
辽宁省本科物理类486368
安徽省本科历史类539462
重庆市本科历史类515428
福建省本科历史类524431
甘肃省本科历史类413421
广东省本科历史类520428
广西省本科历史类520400
贵州省本科历史类509442
河北省本科历史类521449
黑龙江省本科历史类490410
湖北省本科历史类551432
湖南省本科历史类454438
江西省本科历史类554463
江苏省本科历史类542478
辽宁省本科历史类512400

三、在综合改革高考省份(3+3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3模式省份西北师范大学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山东省(1段)综合类486分、上海市(本科)综合类406分、浙江省(2段)综合类487分。

省份录取批次科目最低分省控线
北京市本科综合类434434
海南省本科综合类573483
山东省1段综合类486444
上海市本科综合类406403
天津市本科A综合类507475
浙江省2段综合类487269

附:西北师范大学简介

【办学历史】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合大学下设的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迁往兰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继续在兰州办学,同时恢复北平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1958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定名为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被列为甘肃省人民政府支持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建设行列的省属高校。

【机构设置】1985年,教育部依托学校设立了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建制的“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与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两位一体的管理体制。1987年,国务院在学校建立了“藏族师资培训中心”。2012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依托学校设立了“西北师范大学华文教育基地”。2020年,获批“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和“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2021年,获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学校现设26个二级学院(65个系、3个教学部),3个孔子学院。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研究院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其他部级研究中心3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5个,甘肃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1个,甘肃省基础研究创新群体9个,甘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甘肃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9个,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1个,甘肃省两长国家文化公园研究中心1个,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甘肃省联合实验室3个,甘肃省高校产业研究院1个,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甘肃省高校新型智库5个,甘肃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其他各类省级研究平台21个。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